楊:尊敬的老師們
彭:親愛的同學們
合:大家早上好!
楊:我是高二年級的楊曉岳
彭:我是高二年級的彭李涵,很榮幸由我們來主持今天的晨會。
楊:首先,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的升旗手,一位是來自高二年級的方瑞東同學。他在班級里擔任紀律委、電教委、語文課代表。他品行端正,樂觀向上,團結同學,樂于助人。他的座右銘是:等不是辦法,干才有希望。
彭:另一位是來自高二年級的范誠誠同學。他在班級里擔任數學課代表。他博學多才,積極向上,認真負責。他的座右銘是: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對生命的辜負。
楊:愛因斯坦曾說過: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,還能留下的,就是教育。一個人所忘不掉的,顯然就是習慣,因為習慣是一種相對穩定了的行為。
彭:多一個好習慣,就多一份自信;多一個好習慣,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;多一個好習慣,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。
楊: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,便就是最差的主人。學校不光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,更重要是讓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。
彭:行為習慣就像指南針,指引著每個人的行動。而培養習慣就像制作一根巨纜,我們每天編結其中一根線,到最后我們將無法弄斷它。
楊:接下來,有請高二年級的楊耀祥同學,談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掌聲歡迎。
尊敬的各位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;
大家早上好!我是高二2班的楊耀祥,我演講的主題是“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”。
葉圣陶先生說過:“什么是教育?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?!毙袨榱晳T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,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。
良好的行為習慣、都會奠定我們當下乃至一生的的命運。正如培根曾經說過:“習慣是人生的主宰,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?!?/span>
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本學期即將過半,按理說,同學們對學校的校紀校規應該了如指掌,并且能夠做到自覺遵守。但是,每況愈下的常規,愈發懶散的課間操,以及通報欄里越來越厚的紙張…這些現象無不在否定著這個觀點。同學們,捫心自問:每天早自習準時到班了嗎?晚自習有沒有和同桌聊天呢?課上真的做到認真聽講,不打瞌睡嗎?課后遇見老師有主動問好了嗎?和朋友聊天的言語符合一個學生的形象嗎…我相信,絕大多數答案都是否定的。歸其原因,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其影響的,不單單是一兩天的常規,更是我們將來的人生。
那么,如何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呢?
俗話說:“江山易改,稟性難移”。習慣的養成,并非一朝一夕之事;需要每天精進一點,不斷改進而成。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,21天以上的重復行為會形成習慣,90天的重復行為會形成穩定的習慣。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是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,它一定會變成你的信念。所以貴在堅持。
想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就要做到以下兩點:
首先,確立目標,循序漸進。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會是輕而易舉的,要想完成他,就得確立長遠的目標,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起來。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所以,切記不能心急,但一定要說到做到。例如,給自己訂一個計劃表,反思自己行為習慣上的不足之處,然后再一一改進,今天比平時早五分鐘出門,明天課間整理打掃自己的桌椅,后天離開教室時主動關燈。。。日復一日,原來強制的規定便會成為自然的習慣。
其次,學會時刻自我約束。如果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后放松要求,忘乎所以,那么沒過多久丟掉的壞習慣又會重新回歸。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認識到聽課做筆記的重要性后,就得一天不落的記下去;認識到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性了,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;認識到自習課講話會影響他人,那就踏踏實實的兀自學習。久而久之,壞習慣會離你越來越遠,自然,成功會離你愈發的接近。
要遇見更好的自己,就行動起來,讓我們為養成良好習慣的纜繩纏上恒心的索鏈吧!當它牢不可破之時,我們便可以拉桿起航,乘風破浪,勇往直前的追求屬于你的生命的精彩!
楊:感謝楊耀祥同學的分享。習慣形成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,在青春年少時養成良好的習慣,將為以后的道路,打下牢固的路基。
彭: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。因此,我們從小就應該通過教育,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。
楊: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,日復一日的堅持,百折不撓的勇氣都源于平日里所積累的習慣和經驗。
彭:那么,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養成呢?接下來,有請高二年級的朱建宇同學,請他和我們分享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。掌聲歡迎。
親愛的同學們,老師們:
大家早上好!我是來自高二年級的朱建宇。我演講的主題是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”。
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。拿我們高二同學來說,很多同學在上課時知識點都會了,但在課后作業和考試中卻總出現知識遺漏,這就是課后的回顧復習沒有完善,同樣也是學習習慣上出現了問題。
對中學生來說,擅長獨立思考,準確處置學習與娛樂的關聯等等都是我們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。在我看來,以下三點是提高成績的最重要的,也是最根本的。
一,獨立思考的習慣。古代有句名言叫“學源于思”,就是說求學識要開動頭腦,思考問題。獨立的發明和分析問題,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,不期望現成的謎底,遇事總能夠問個為什么,總能運用自己的思維去察看思考,發明性地去意識事物,摸索解決問題的門路。這種習慣不僅有利于搞好當下的學習,也能為未來的學習乃至畢生的事業奠定基礎。
二,認真傾聽的習慣。聽講是上課接收信息的第一道大門。這道大門通暢,信息輸入就順利;此門梗塞,信息輸入就會碰壁。專家認為,聽課要做到以下幾點:1.上課鈴一響就要做好聽課準備。2.密切關注老師,眼睛隨著老師轉。3.注意老師的提醒。4.細心聽取其他學生的發言或答復。5.記好筆記。
三,訓練反思的習慣。學習過程中總要做訓練,但做完試卷并非萬事大吉,重要在于將知識引申,擴大,深入。要學會解題之后反思。思考為什么這么做?有無其他方法?哪種方式最合適?當在我們犯錯的時候,要去思考哪個步驟犯錯?應該注意哪些方面?從而“吃一塹,長一智”不斷的完善自我。
四,總結演繹的習慣。每章每節的知識是相對獨立的,要想構建知識系統,課后必須進行小結,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。每學習一個單元,要把疏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,織成面,結成網,使學到的知識體系化,對各個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。
葉圣陶先生曾說:“好習慣養成了,一輩子受用;壞習慣養成了,一輩子吃虧,想改也不輕易了。”愿同學們從現在做起,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在成績上取得質的飛躍!
我的演講到此結束,謝謝大家!
楊:感謝朱建宇同學,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嚴格要求自己,在接下來的學習中,每日三省吾身,謹記葉圣陶先生的尊尊教誨,不斷超越自我,努力提升。
彭:好的習慣是一扇窗戶,打開它,你擁有的不僅僅是窗外的風景,還有等待你的成功。會使人受益終生,培養良好習慣事不宜遲。
楊:好習慣是助推器,是助人騰飛的動力;壞習慣是枷鎖,是難以掙脫的羈絆。
彭:讓我們從自身做起,學習并踐行文明禮儀,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。
合:讓我們在繁花似錦的年紀,沉潛靜心,鍥而不舍,讓自己的青春不留遺憾。
謝謝大家!